20201129 把自己藏起來

我一直在反覆思考一件事,並企圖找出原因:我,並不喜歡宣傳自己、讓太多人看到。

我喜歡把文字放在某一個角落,讓有緣人藏寶。能夠發現的發現,但我不喜歡邀請別人來欣賞自己的作品。

這是指粉絲頁而言。

有些時候,我收到曾經按讚的文章粉絲團,發出邀請我按讚的訊息。我通常不會理會它,除非他的文章是一篇接著一篇得精彩。

同樣的,如果有親友創立粉絲頁,廣撒邀請函的時候,我也不會按讚。

我很討厭那種亂槍打鳥的隨便邀請,這大概和我的投射者習性有關。

人類圖說,投射者需要等待被邀請,而且這個邀請不是隨便邀,是真心的合作,這樣做事的時候才不苦澀。

所以我遇到隨便來函的人都有種憤怒:你只是需要讚,還是真心想經營?我不要浪費我的時間,看這些沒興趣的東西,只是為了人情。

但世間人情者眾,不推銷自己似乎好像就說不過去。

我還是卡關,因為我知道我在乎。當我邀請對方,而被拒絕的時候,是會苦澀的。還伴隨著很多很多的自我懷疑、自己的喪氣話。

有一種希望被看見,但又不喜歡全然被看見的矛盾情緒。我羨慕著眾人的注視,覺得這樣耀眼;但自己真站在目光下,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中心的位置不利觀察,不行久待。我還是喜歡坐在兩面靠牆的角落,最好有點高度能縱觀全局。

然後置放些線索,真的需要的人,自己會找來。

本來就不是個長袖善舞的人,還是留點力氣,做自己喜歡的實驗。邀請人太費力了,我懶。

20201128 我們生養孩子,不生養歧視

搬到高雄後第一次參與同遊,之前兩次,都為了回台北與婆婆慶祝小寶的生日而缺席。

帶著孩子參加同遊,有個意圖在破解他們固著的性別觀念,尤其是長輩口中「男孩子應該如何;女孩子應該如何」總讓我翻白眼。

帶他們來這個地方,看看世界上有這麼多人可以裝扮成不同的樣貌,除了cosplay漫畫角色,還可以把丁字褲穿上街;或是男生穿女裝。不要侷限自己啊!

今年看到的有趣的女性裝扮不多,或許是拉子們生性低調,比起睪固酮濃度比較高的男同,比較不需要把自己裝成孔雀?!

總之,除了讓孩子們找老友,還有著讓他們接觸異世界的意圖。

其實呀,同志的世界一直都存在,只是有沒有和孩子們的生活交集罷了。撇開性向不談,他們首先是人,才是喜歡同性,或是無性、跨性別……等性向,或是還有其他的性癖好。

我們既然同時具有陽性和陰性的面向,只是比例多寡,以及平時戴上什麼樣的面具與世界互動。老實說,喜歡什麼樣的人、跟什麼樣的人做愛,除了本人之外,都不關其他人的事。

我的孩子,喜歡男生女生都是我的孩子。何必去加強性別的刻板印象。男人的樣貌、女人的樣貌,都是人。你不必成為重要的人、努力的人、有錢的人……才偉大。

只因為你是你,你的存在,即是美好。




20202/11/27 自由書寫

老媽來家裡做客,結果啊,我真的非常非常需要深呼吸。

她看到小寶寫字,就改不了「教學本性」,拼命碎念小寶筆順的重要。一直說一直說,說到他接受不了的地步。

然後,小寶就崩潰了。滾到旁邊一直念:囉嗦鬼 囉嗦鬼,囉嗦鬼 喝芒汁涼水。

就一個小孩的即興創作來說的確非常的幽默,我很能看待他用來抗議的方式。

但,我媽被刺傷了。她說:「阿嬤就是來管你的,不然會很亂。」

她還是相信他律的那套,但碎念真的沒辦法建立和孩子的關係,真的!我試過了!!!

我突然發現我對於書寫的要求和壓力是從哪來的了。應該是她不自覺地輸入的。

所以,我媽媽惱羞的覺得焦慮。對我們的教法質疑,現在找魚骨頭去談話。我很聰明的先閃到一旁,丈母娘對女婿會比較客氣點,至少,人我的分際比較可以拉出來。

靠過去一個月的書寫,我至少可以分清楚:這是她的期待,我可以不回應。就如同我期待她看到就好,光是看到我做的事,然後勒住舌頭不評價。但,但是我的期待。

現實中的她,做不到。

我可以做到的事:在心裡對她說:是的,我看到妳了。然後不回應她。

同時,相信我的隊友會處理好一切,不需要我出去擋。

我接下來一個月的課題,是放手。專心做自己被交付的任務,然後其他的放心交給其他隊友們。

十一月陪伴小寶讀鬼滅之刃漫畫當閱讀課以來,我也跟著他一同經歷了好多,由鬼滅而來的啟發。

曾看到影評說:鬼滅的邏輯是新世代孩子們的邏輯。我有點疑惑,但想到去年香港孩子的示威、再想到無限列車裡炭治郎他們和炎柱一起守護列車,沒有讓任何一個人死掉。好像抓到一些什麼。

新時代的孩子,不講究英雄主義,他們講求合作。每個人擅長的都不一樣,但是,不用擠在同樣的位置上,勉強自己成為其他人。

新的世代和舊時代的學習邏輯也不一樣,舊時代講究的閱讀理解、乃至於書寫能力,很快的就會不是必備的。他們需要學習,思考、判斷。如同炭治郎一樣,在劣勢中運用自己擅長的部份,找到活下來的機會。

是的,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勝利。

好好呼吸、好好活著。在這個武漢病毒盛行的年代,對於產業的影響絕對超乎我們的想像。

台灣不受疫情影響,不代表未來的產業不會被影響。筆順什麼的,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但什麼時候,我們的教育界,可以看到這個面向?

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可以生活的環境、可以在亂世生存的能力。真的,不需要再把孩子關在籠子要他們裡珍惜「中華傳統」了。台語就快要失傳了!!!

DAY30 11/24 回顧與傾聽

DAY30 11/24 回顧與傾聽
今天是本期書寫營的最後一個題目了,下一期預定在明年二月,我們將繼續探索內在的陽性力量。
回顧過去這一個月的書寫,像這樣,有人在關注妳的表達,感覺如何?對妳來說,最珍貴或最挑戰的經驗是什麼?還有任何其他事情是妳想說的嗎?
現在有人正在傾聽著妳。

********
昨天,趁線上會談還沒開始之前,我翻閱了一下去年底第一次參加書寫營的文字。

是的,這次結束後,下次會談的時候參與書寫營就整整滿一年了。一年前的我,文字的質地和現在好不同。

其實這次書寫營的前後,我也感覺到翻天覆地的不一樣。變得能更“看到”別人的同時存在。

如果說一年前的我,像是拿著前後顛倒的望遠鏡在看身邊的人,那種只觀注自己想觀注的人;現在的我可以看到大家同時存在,有不同的姿態,同時,我們也分享著同一個潛意識。

我們共享著,同樣的源頭,是一:合而為一的一、獨立的一。

女性書寫,在無意識中竟處理了我的母親議題。那個在父親逝後,我決心要碰觸的母女關係。

我日復一日,在父親的庇佑下,在靜坐中,尋得和諧。

我很期待,在男性書寫裡,我會展現什麼樣的姿態。希望會是鷹翔的樣貌。

感謝大家,妳們的文字,讓我窺見女性的不同樣貌,人生,有各種可能、各式展演。

感謝我的夥伴仙喜,因為妳的存在,我得以找到我投射在母親身上的是什麼、又希望母親以什麼樣的方式參與我的生活,謝謝妳的觀看與接納。

彩虹數字說,7號人的祝福,若藉由神祗的名義給出,會有加乘的力量。我相信如此。

願以觀世音菩薩之名,祝福大家,與自在同在。看到心中的自在、看到世間自在無時無刻都存在。

即便是呼吸急迫、窘迫的當下,都可以,看到心中的自在。慢慢呼吸。

謝謝大家,這個月的同在。Namaste.


DAY29 11/23 只是存在

DAY29 11/23 只是存在
給自己一段時間,什麼都不用做,用舒服的姿勢坐著。只是靜靜的待著,不期待任何事情的發生,完全處在那個當下,與自己同在,只是被動地傾聽這個片刻。享受在那個當下所是的一切,沒有所求。
最後,帶著感激的心情回來,讓這段經驗成為生活中的滋養。
拿出紙筆,或者打開電腦或手機,隨便的寫出第一個句子,再隨便的寫出第二個句子,然後隨便的寫下第三句、第四句……..別管文法和邏輯和什麼美言佳句了,就是放鬆下來,接受所寫出的一切,直到事情終於安靜下來為止。

********
我終於可以盤坐。

從小學6年級以來。

剛從腦袋無聲的地方歸來,還鈍鈍的。

坐在宇宙能量平衡機上,呼氣。停留十下。吐氣。停留十下。最後的最後,伴隨著一兩聲咳嗽,像把淤塞咳一點出來。

我把自己想像成牙膏,吸氣的時候一點一點的鬆開、膨脹;吐氣的時候把氣擠到最後一絲。

專注在呼吸,頭腦就來不及介入。

我知道我自己還是有許多飄流的雲朵,意念流來流去無法止息。

但數息之後還能算自主停在 no mind的境地嗎?疑問浮上,又放掉了。

就試圖將焦點放在會陰,挺直脊椎,由眉心穿至會陰。

不想理會數息了。就一息一吐,紮紮實實吸到肚子裡。

我才在想:吸氣能吸到會陰,究竟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後來想,一切都是正常,又有什麼是異常?別人沒經歷過的不代表不存在。

我的身體,正常。我,正常。
照著原始出生的設計走叫做正常,勉強自己捨棄本來面目,假裝是別人才是異常。

All is well. 

Namaste.

DAY28 11/22 自由書寫

DAY28 11/22 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我放了一幅畫,在家裡的牆壁上。

最近一邊收拾,一邊修理家裡所有的小零件:幫貓貓的小狗塞棉花、把10年前自大石頭買回來的原住民畫作裱框、幫破損但是還很珍惜的衣服拿去修理……。

我試圖將之前沒有完成的東西一一結尾,每一個結束都會為自己的整合加上1%電。

或許沒有1%這麼多,可是我在這些圓滿中,一一收回置放在上面的精力。於是,我的移動不會是帶著一堆未完成的遺憾在趕往下一個地點,永遠將目光放在未來。

也就是說,我在練習把自己活在當下。好好生活,不只是搬到一個滿意的理想地點才能實行,我練習現在、此時此刻,就這樣活著。

所以,我在這次書寫營的中間決定把捲在箱子裡十年的畫作拿出來加框。展現出來掛到牆壁的剎那,我感覺到水的流動。就像是陣眼,我們就因此而匯聚。

這幅畫畫的是水源。在北領地的紅土大地,水資源非常非常稀少。水源,可以讓Anangu人享用,同時,也會跟野生的動物們共享。

水是所有生命的資產,不專屬於誰。有了水,就有了生命。

那幅畫不大,卻是我們倆都喜歡的一幅。寫的同時,所有的記憶都串了起來:澳洲原住民對生命的態度、他們不喜歡洗澡的原因、人與宇宙的位置,以及,我們面對的新家,沒有自來水的困擾。

人們不是一出生就有無限水源的;而水源這件事也沒有我想得那麼可怕。在澳洲,人依然可以存活,我現在只需要陪伴被文明馴化的老公想起來,我們在國外的日子。(但不得不承認,我的忍受度,的確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文明啊文明,太便利的生活,有時真的會弱化人的潛能。

DAY27 11/21自由書寫

DAY27 11/21 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看了一下日期:第二十七天。書寫的日子進入倒數。

這次的書寫,總有種宇宙共時感。從上次開始兩兩捉對之後,我就有發現我的夥伴總是反映著我需要注意的某個面向。

仙喜的存在,讓我看到了母親之於我的投射和相異。

在第一次會談的時候,懷慈解釋為什麼只回應「是的,我看到你了。」事實上我還處在對只說「我看到你了」覺得不滿足的狀態。

「然後呢?我想要知道你看到了什麼。我要確認我寫的是否正確傳遞到別人那邊。」我對於詮釋的偏執還在。也順便投射自己的期待到閱讀中,還好有問那個問題,適時的擺正走歪的投射。

仙喜有很多特質與母親類似:同為老師、和馬來西亞有緣,媽媽雖然是台灣人,但在僑大教了二十幾年的書,連博論都在寫檳城的「公司」,淵源超深。

而在書寫的過程,每每收到她的看見、書寫,我都多少會想起母親。

在氣味上,她們很像。我知道我說的和她關注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我處理事情的方式和她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我發現自己曾經希望肖似媽媽,在固執和橫衝直撞上,我和媽媽也真像。只是我更期待她的目光可以真正的看到我要說什麼,而不是落在遠方。

當她女兒的這些年,就在這種求不得中重覆演出。

我想是在書寫中逐漸寧定,又或者,在發現老公在我生命中應站的位子之後,我也願意回到我的序位,從原生家庭系統中出來,到我與老公組成的新家庭中。而她的目光對我來說,沒那麼重要了。

就像我慢慢地不那麼在乎別人怎麼看待我的文字。有好幾次,我看著仙喜的回應,然後問自己:我有呈現出那個面向嗎?

發現我在討好,然後就放下那份企圖迎合的渴望。

今天早上,我看到仙喜回覆:「是的,我看到妳了。」的同時,我竟然不會在心裡追問:然後呢?妳看到什麼?

「是的,謝謝妳看到。謝謝妳回覆我。」這話從心裡冒出來

是的,謝謝。謝謝我的夥伴。縱使我們多麼不同、縱使你心中有很多不同的想法,都只是凝視,告訴我看到了。

我想,我想從媽媽那得到的回應也只是:「嗯,我聽到了。」不需要加任何註解。如同我的孩子,也只希望我專心地看著他、聽他說話。不用評論,這樣就好。

DAY26 11/20 和內在女性相遇 之二

DAY26 11/20 和內在女性相遇 之二
延續昨天的練習,我們要來採訪這位女士。想像這位女士就在妳面前,透過筆或鍵盤,妳向這位女士提出幾個問題,請教她關於身體、性愛、關係、工作等等,各種妳所好奇而關心、意欲獲得了解的面向。最後,妳也問問她,可以為她做些什麼來滋養她?

慢慢來,一次寫下一個問題。寫好之後,稍微等待一下,注意心中的靈感,當靈感浮現後,盡力讓它化為文字流瀉而出。盡量問,只管寫;不用擔心對錯,怎麼寫都是對的。

********
咳咳,我現在要來訪問妳,我心中的女戰士。

首先呢,我想從關係開始問起。妳對於關係的經營,或是說和老公的界線該怎麼拿捏有什麼想法呢?

A:這個,我覺得妳昨天就說得滿清楚了呀!把界線畫出來,先回到自身滋養自己。然後主動付出關心,如果妳覺得他不會照顧自己,就用妳的方法滋養他呀!反正妳們都喜歡親親抱抱,回到熱戀期用撒嬌的方法也不懶。這個妳目前試得不錯,請繼續。下一題。

那,對於工作呢?妳有什麼需要我注意的眉角。

A:反正妳不喜歡笨笨的重覆同樣一件事,就練習將必須重覆的事,用不同方法來試驗。妳心中的工作必須要好玩,而這也是生活的真諦。妳喜歡的事情會吸引更多相同振動的人來跟你一起玩,這個無論在哪都一樣。

要注意的是:你需要分享。分享喜悅給別人,這樣才有漣漪產生。無論是哪樣的分享都好,自在就好。然後記得休息,不要衝過頭。當妳心中的水源接上,外在就會生出相應的活水。

我決定先問妳,要怎樣能滋養妳。

A:做愛!(哈哈哈哈哈哈哈,非常豪邁的笑聲)

妳的身體太虛了,又常常擔心那個腎虛脾虛的。我告訴妳,這些都是假議題,只要中脈暢通,能量會自己補進來。

經由會陰的相接,你們倆個會共振,用妳們現在的話,就是無線充電。

更何況妳的男人非常需要身體接觸,他的身體比頭腦敏銳3000倍,從妳幫他按摩的經驗就知道。不用擔心懷孕的事啦!懷了就生下來。(喂!這太殘忍了)

我是說,妳們只要意念上和宇宙說:我此生中的小孩配額夠了。孩子們會自動去排別家的隊的。

不過呀,做愛對皮膚超好的,不然妳看為什麼有採陽補陰的說法。(我身體裡住的是妖女是嗎?)

Q:那身體呢?有什麼要注意的。

A:沒啥需要提的,妳放鬆、慢慢做事。然後把自己的需要說出來,放下預設的想像對話。

妳要和真實的人對話,這樣才會有真實的反應。

妳說我和妳的對話是不是虛幻哦。這當然是在現實和虛幻中間的靈感呀!

當妳可以放鬆,頭腦中間就能放掉控制,跑出些許靈感來。有些地方能加強這樣的訊息,所以我們稱之為「聖地」。但沒有辦法處在聖原的時候,妳仍然能靠著自己的修持召喚這樣的空間出來。

一切都不是偶然,當妳準備好的時候才能看見巧合並非巧合。

歸於中心的時候,妳就知道自己永遠和一同在。只是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路體驗、實踐,一的各種可能性。

哦對了,文字不用看太多。該是妳創造的時間了。

Namaste

DAY25 11/19 和內在女性相遇 之一

DAY25 11/19 和內在女性相遇 之一
這段時間以來,我們持續不斷的在探索自己內在的陰性能量。妳可以把這份能量想像成一個女人,這位女士看起來是有生命力的嗎?她有什麼樣的穿著打扮?她像是懂得取悅自己的人嗎?
描寫一下這位女士吧,無論妳感覺到什麼、想像了什麼,請寫一寫吧~

********
在讀題目的時候,我眼殘把女士看做「戰士」,然後眼前就飄出了Ishtar在朵琳女神卡裡的牌面:穿著戰袍,依然帶有女性象徵的美好曲線。妳看得出她是個戰士,而且不需像亞馬遜女戰士一樣切掉一邊乳房為了方便彎弓射箭。

而Ishtar又和性有關,她的神廟裡,自亞述人的時候就有廟妓(或是說,她的祭司就是會進行性行為的)。這被後來的征服者視為淫亂的象徵。但女神本身,是充份享受著女人的天賦,在性愛或戰鬥的方面都是。

我在好久好久以前,自己的界線還沒建立起來前,就常常請求Ishtar的幫忙:與我同在、為我的人/我畫出界線。

在那個腦中充滿「他人的聲音」的年代。

後來,我漸漸長出了自己的力量,殺伐的部份留了下來,但女人的柔美、滋養的部份不見了。要用女神來說,可能一瞬間就升格為王母,屬於嬌憨女兒的那面不見了。

前陣子看到Mali在寫著她如何卸下大老婆的角色,用情婦的眼光重新與展爸互動。我驚覺,自己的姿態也成了頤指氣使的大老婆,但怎麼樣都不想、也撒嬌不起來。

「憑什麼我需要低頭」如果以漫畫型態看我,鼻孔說不定還會噴氣。

我深怕低頭之後會失掉自己。然後又跑出溫佑君在《性・愛的九種香氣》裡寫的:7型人,王月是個奇葩,她和李國修的婚姻,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妳,放掉自己的「我」反而走出了另一種樣貌(大意是這樣)。

我對那個「妳儂我儂」的情境鯁鯁於懷了很多年,在想:放掉自己的堅持,那我不就什麼都不剩了嗎?才不要!!

很奇怪的是,最近莫名其妙地願意放下自己的堅持。要說是放下偶包也好,配合演出了。就像是這種心態:哎呀,老娘是有錢人,你想要的是什麼,我都給得起。謝謝你的陪伴、我想站回你身邊,繼續和你攜手前進。

我同時具有女性的柔軟、靭性,和母獅般的戰鬥能力。這些都是我,不必為自己設限。

我的內在樣貌,有著銳利的眼神,但目光深處是柔軟的。我可以為自己畫定界線,優先照顧自己;同時,也能夠撒嬌,軟軟對待重要的人。

就像,武器不一定是硬物;利刃也可以柔軟不傷人。(寫到後來,像極了武俠小說XD 俠女果然是我人生的夢想啊,哈哈哈)

DAY24 11/18 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七

DAY24 11/18 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七

這個透過左眼來體驗內在陰性能量的練習,今天是最後一題了。承續昨天的方式,繼續回答下面的問題:
有任何事情是妳不喜歡,但卻又不得不做的嗎?如果妳不需要做它們的話,空下來的時間妳會想要做些什麼?

********
昨天一拿到題目,我問問自己,跑出來的第一個答案就是煮食。嗯,不意外又覺得不是很想寫的答案。決定放一放,看看一晚上和清晨的靜坐之後會不會改變。

然後,早上在早餐前發生和先生因為飲食觀點不同,起的小爭執。每次提到食物,我發覺自己都會有種固著,和太陽神經叢升起的緊張。這是一種:我看到正確的路了,走這邊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啊!怎麼都沒有人照做呢?

投射者倡議會讓自己做得很挫折,然後身邊人很倒彈,所以後來我退回來,只照顧自己。照自己的方式。

其他的人,我學習放手,讓他們用喜歡的方式照顧自己。我練習不講話、不評判。

而吃食,是一切源頭。我身體很挑,對於食物的來源、煮食者的心情,和食品添加物敏感。近年身體好一點,但吃到不對勁的東西總還是會不舒服一陣子。家裡有三個小蘿蔔頭、兩個大人,為了煮食總是會忙上一週中的兩三天。採購,兩個半天;而煮食的時間林林總總,生命被切割得一塊一塊,早、午、晚餐。

不喜歡外食的話,就需要花些時間備料、煮食。

我是喜歡下廚的,總記得和老公去烏魯魯國家公園當遊客中心的廚師的時光。每天,我望著大石頭,在夢與現實的中間,想辦法從印尼甜醬油、印度香料、整隻小春雞,這些不齊備的材料中變出台式鹽酥雞;拿義大利扁麵炒出台式炒麵,而遊客中心的同事都吃得很開心。有一次還有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給我回饋:他很喜歡我做的菜。

但是煮食,我可以集中火力,做一點點。不喜歡大份量、重覆的事情。

如果可以省去每天進食的時間、採購的時間、找餐廳避免踩雷的時間,就可以分配在專心陪小孩(不然煮菜的時候有哭泣的小孩,需要當機立斷:小孩,還是菜!)

可以省去金錢,因為只吃一點點就飽,就能專攻喜歡的高價餐點,專心品味廚師的用心。

或許,在家人都食氣之後,我可以不用擔心食品添加物對孩子們造成的傷害、不擔心先生不顧自己的身體亂吃,和爸爸一樣早早離開我們。

擔心的後面是害怕。知道這是有害的,但無法扭轉。一如我知道傳統西醫治療會讓爸爸的癌症走向不能治癒的路,但阻止不了。只能尊重他的選擇。

至少能從自己做起。

如果能食氣,嗯,我知道有人開始食氣,而且持續了好幾年。所以食氣可行,或許我也會在將來的某天,走到那條路上。

能不為生存,而是單純欣賞、感謝食物們給我的支持。在此之前,先釋放食物/不好的食物/食品添加物會造成身體危害的想法吧!

我的恐懼,會拉住我親愛的家人的腳步的。

DAY23 11/17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六

DAY23 11/17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六
承續昨天的方式,繼續回答下面的問題:
如果妳現在有一份伴侶關係的話,這份關係怎麼樣?一開始的時候,是妳選擇 這個伴侶的嗎?妳現在對妳的伴侶還有愛意嗎?
********

我和我老公的關係,隨著我看到自己和空間的關係、看到我幾乎侵佔了家裡的空間,而讓他沒有迴旋餘地的瞬間,有了改變的契機。

之前,也是書寫營的期間我們才大吵一架,讓我一度質疑自己是不是營造出的都是美好的假相;也考慮離婚的可能(笑)

雖然我們這樣大吵大好已很久了,不過我一直沒看到自己的行為模式背後的語彙,只顧著指責對方。

或許是清理掉過去爭吵累積的怨懟,看到這個男人的美好,我們在星期天晚上,有了一場美好的性愛。不抗拒、放掉自己的掌握欲、任由老公擺布(這詞怎麼聽起來很恐怖)。順著流動,然後我發現這個男人隱微的不安、和為了配合我而勉強自己的部份,都藏在身體裡。

我也發現自己實在很迷戀他的肉體(哎呀呀,果然年紀到了愈來愈敢講)。雖然隨著年紀他不再像以往,有著鮮肉的體魄,可是和他做愛還是最舒服。只有我身體體力不夠,不然真的滿想縱慾過度,連續兩三晚夜夜貪歡。

我看著這男人,非常非常確定我還愛著他,非常愛。不只是愛他的身體、他的腦袋(可以跟我交流,智識相當)、和我一起共同承擔家務、育兒,連他對孩子們失了耐性的片刻,我都能理解(還沒有到這也愛的境界,哈哈)。

一開始,我們的關係始於他的邀請(後來接觸人類圖才知道邀請是投射者的門票),然後我們在短時間內陷入熱戀。在經過十年高強度的相處之後,我原以為2020會是關係的終點,畢竟大起大落好幾回合。沒想到,會在看懂了他之後,發現自己更愛這個男人。

花十年真正看到這個牽手,不陷在自己的投射中,似乎也不晚 ;)

DAY22 11/16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五

DAY22 11/16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五
承續上週的方式,繼續回答下面的問題:
妳有工作嗎(這個問題必須是這樣開始的,因為有時候身體上只有一邊有在工作)?如果妳有工作的話,妳在這個工作裡負責的是哪一個部分?妳喜歡妳的工作嗎?還是妳會希望換工作?

********
我有一個複雜而多工的工作,作為一個家庭主婦,老公常常說我是家裡的主宰,是決策者。

我之前不覺得,總是為了沒有貢獻金錢,沒有「生產力」而覺得低人一等。先生並沒有這樣認為,但我總是抓著這樣的想像。把自己當作工蜂,事必躬親,然後哀怨沒有人幫忙。把自己和老公視為分開的個體,各行其事。

一直想要做除了家庭主婦外,其他的工作。不過陰性面的我,並不想。日常就在陽性的一意孤行,和陰性的消極抵抗中消磨。

直到最近。

嗯,我終於發現與自己同在,看到家裡每個人的特性和位置,把他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並陪伴他們伸展,這個是多麼重要的位子。

家庭主婦的我,剛好就是這個位置的不二人選。

不是強迫家人往自己的方向前進,這個是我慣常使用的手法。是一起設定目標、工作後,讓所有人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到達目的地。

看到並感謝家裡每個成員為這個家做的貢獻,尤其是老公,我過去時常把他做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但他並不需要做得這麼多的。是這個男人對我的愛,讓他願意勉強自己。雖然這個勉強導至最後的大爆炸。

well,我還滿滿意現在的工作,非常的有挑戰性。身兼教育者、研究、伙食,和財務。或許未來還會出現新任務,種植和業務。

但是,能夠讓生命平衡發展,和家人一起,是一個超級難得的機會。我很珍惜它!!

DAY21 11/15自由書寫

DAY21 11/15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星期四帶著老二一起去剪頭髮,造型師幫我剪了一個到胸口的中長髮,再用電棒上了個美美的波浪,人生第一次,體驗凡爾賽玫瑰的髮型,那時還滿身不自在。

跟造型師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我覺得自己好像史內卜。(造型師應該心裡很想翻桌吧!?)

人生啊,沒有愛美的長輩當典範,有點自然而然地覺得自己與美無緣。還是走英姿煥發路線好了。偏偏生了個很女性化的女兒,會自動研究髮型、化妝、指甲油。我似乎也有過那段阿花的時光,只是沒有被引導或鼓勵,就埋了起來。

但叭叭幸運地有姑姑和牙牙(婆婆,孩子們的暱稱)姑姑有一堆孩子的指甲貼給她玩;婆婆會帶著她買blingbling的淑女鞋,我也接受這是她的本來面貌,沒特別貶抑她愛美的樣子。

事實上,懂得打扮沒什麼不好,可以好好展現自己的美好,是件開心的事。所以,當我聽到大小寶四五歲的表妹(我的表妹)說出:「整天花在打扮,就沒時間念書了」的話,而一旁的媽媽顯得頗辛慰。暗自吸了口氣。

這個,我以為是20年前我口中說出來的話(笑)。

話拉回到新髮型。回家上傳了幾張新造型,被親友們說美,心裡竟覺得飄飄然,看著電棒捲出的捲度消失,還覺得頗為失落。

我開始認真搜尋適合新手用的電捲棒,各方比價和評價……。還好我不是個快手,選定之後還會遲疑個一兩週,不然這一下好離手,又是四個小朋友。

我一方面覺得好笑,都要搬進山裡,走回極簡風,還心心念念著電棒要幹嘛。捲了之後,還是會一下子變痟婆啊。

可是就是喜歡把自己弄得美美的,發現這樣超級能滋養自己。原來女性書寫還會挖掘出愛美的自己,這實在是太有趣了!!

DAY20 11/14自由書寫

DAY20 11/14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昨天啊,帶著小寶和小狗去主婦買菜。站務聽到阿狗回話時夾雜的台語發音很標準,對我說:「很少聽到小孩講台語了!」
然後就開啟台語開關。

小寶也很努力地用完整但不流利的台語跟他們溝通,表示:我也是台語掛的。

我雖然等得有點心焦,但仍是等他說完,再回應。

從小狗出生開始說台語,至此有些許成效。

但我仍然是待在一個瓶頸裡,拿書寫來說,此刻我書寫,腦中迴響的語音仍是北京話。這的確是我出生以來最熟悉的語言,詞句、用字遣詞。

我生活中台語的同溫層好薄弱,而孩子愈長、我試圖用台語解釋許多現象的時候愈顯得語詞的貧乏。

昨天聊到:台北英語流利的年輕人,說不定比台語流利的還多。

回家和先生分享,他倒是嗤之以鼻。是台語和英語都2266才是。

是啊,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話。台灣人對英文焦慮、台語擱嘸輪轉。語言本身是為了溝通,但搞到後來變成障礙。是沒有日本人那麼誇張,但當工具本身變成橫越困難的護城河,這國家的語言教育出了什麼事?

今天看到台語社團裡有人為某國中地科老師用台語授課下了一個注腳:毋係教台語,係用台語教囝仔。

語言本身是由生活中長出來的,如果我們的學習脫離了生活,就不會內化,變成「我」的一部份。

這或許是我一直以來討厭各式各樣語言補習班的原因。不用補,孩子本身用玩得就可以輕易學會。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先學會自己的語言才行。

(用北京話書寫的時候心裡還是覺得頗汗顏,母語的舌頭已經被剪去一半,要重新長出來的過程,有點難。)

DAY19 11/13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四

DAY19 11/13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四
承續昨天的方式,繼續回答下面的問題:
在妳的居所中,妳覺得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麼?第一、第二、第三,按照順位說明...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重要事項嗎?

********
第一個,是通風、保暖又舒適的房間,一張好睡的床,沒有殘留過多的情緒波動。

我們現在的家,有三個地方睡覺:主臥,這裡是我和老三睡的地方;客房,我和老公在孩子們都睡著之後,半夜會到這間“休息”(念做kui-ke)。有時候抱抱,我幫他按摩,有時候上演愛情動作片,反正都沒有完整待過一晚;大孩子們兩隻,喜歡睡在客廳的地墊上,範圍是kingsize再加大。

在嘗試過各種睡覺組合後,這個是目前我們最滿意的安排。不被呼聲干擾、能量場不同而睡不好,又可以相聚。

扯遠了,但一個由我養起來,安穩的空間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這是一個無線充電座的概念。可以快速回血。

第二個,我覺得很重要但現在這個家一直缺乏的是一張大長桌,可以讓五個人坐在一起吃飯。我們一直將就著在廚房旁的中島/吧台桌,實際上只有三個位子,我、老大和老二。老三坐在ikea餐椅,比吧台桌還矮;先生沒有固定的位子。這個樣子對一個家的平衡、和序位來說很不舒服。

要說整個爭吵都源自於此也不為過。當然,這是我感覺到的,先生並未為此(餐桌的安排)提出抗議。

原本的餐桌,在我們搬來的時候挪做電腦桌,就沿用至今。有時候因循這件事,還是滿要不得的(汗)。

第三個,是一個適合閱讀、放書的角落。舖了舒服的地毯、一堆抱枕,和所有人的書。書只存放那個角落,和玩具放在另一個角落一樣。這樣,就不會相互干擾。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空間。

是的,「自己的空間」和「自己的位置」這對我來說很重要。雖然現在的狀況沒辦法區分出來,但我仍會把它們放在心上。在適當的時候,創造出每個人都能安住的空間。

我們可以同在,但需要的時候,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屋可以回去休息。

DAY17 11/11 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二

DAY17 11/11 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二
承續昨天的方式,繼續回答下面的問題:
妳喜歡妳現在所居住的地方嗎?從各個不同的向度來談一談它,像是妳所居住的地方是一整棟房子還是一層公寓?裡面的光線如何?有沒有花園?鄰居怎麼樣?在哪一個地區?......妳有想過改變妳居住的地方嗎?

********
part2
我現在住的地方在鳳山,百年舊城裡的新社區,建成至今七年。拜公公之故,我們得以暫居於此。我從來沒有住過人數這麼多的集合住宅,又在這樣高的樓層,十二樓。老實說,一開始挺不習慣的。光是居住就覺得有太多人的意念在交織、互相影響。

住這社區一開始的兩三年氣氛很差,有一個住戶長期把持管委會,互相挑撥、中飽私囊。許多該做的建設都沒有維護、修繕。而大家有著無奈但沒有人願意出來。

一年多前的管委會改選時,有一群住戶決定串連起來改變。我剛好也對再怎樣都沒辦法把家裡的場建起來感到苦惱,縱使我放了很多甘斯在房間的角度、一堆健康筆在窗戶兩側。

我終於覺察到自己的呼吸不夠深、需要借助外力。搬了一台宇宙能量平衡機回來。從此翻攪出一堆東西,而今年管委會改選,終於是想要讓社區更好的住戶進去管委會,大家一起協商、補強。

我猜測和能量平衡機有些關係,反正社區的氣氛開始變化,我們家裡的場體也建了起來。

除去離地過遠接不到地氣之外,平心而論這個家真的是一個安樂窩。有水有電、有管理員代收包裹、有人代為處理垃圾和回收。都市文明有時會讓人怠惰,捨不得離開。

房子的陳設是婆婆和公公設計的,我們沒有太大更動。可能是因為腦袋總銘印著「不有其位不謀其政」,覺得所有權不屬於我就不要任意改變。
我十直到今年才認知到這句話不應該這樣解釋,不過過去這幾年我的確是這樣來勉強自己適應這個家的陳設,以別人的邏輯。

房子的採光很好、通風很好,景觀很好,唯一比較困擾的可能是孩子們的跑跳會影響樓下鄰居。我們的客廳非常空曠,放了一張一疊的榻榻米和白天會摺起來的睡墊、一個懶骨頭。沒有沙發或是電視等傢俱,這幾隻野生動物就常常在家裡衝刺。

有動過舖滿地墊和榻榻米的念頭,然後又被我遺忘,放在一邊。想著要離開,就沒有認真處理(汗)日子,就這樣過去。

沒有什麼和鄰居互動,除了一次,老公參與住戶自救會,到同層的阿姨家聚會。意外發現那家的男主人和爸爸竟然認識,爸爸說對方在官校是很照顧他的同鄉學長。

孩子們都叫錦惠姨婆。姨婆很喜歡寶寶們,常會拿些小餅乾、糖果給他們,我們也會分送些水果,請寶寶們快遞。一來一往,在這一年間熱絡了起來。

想了想,這房子在我們在高雄的期間庇護了我們,我們在這裡迎接了小狗的出生、孩子們和朋友們開趴的美好記憶。現在要準備離開,他們心中應該也有著不安。

我想起我們搬離台中的時候,小寶問我:我們再也不能回去潭子的家了嗎?

我跟他說不行,因為這以後就是別人的家。那時,他臉上的失落。

曾經有過的美好回憶,都回不去了。

我的小時候,從雲林、台中、台北,最後到淡水。生活中的不穩定,其實都記在身體裡,以致於我怱略了那種不安全感。或許不是忽略,是因為無法處理只能把它埋起來。忘了不安全依附給我的影響。

先生也是,從高雄、北投、赴美,再回台。環境的變動,在大人自己都沒辦法好好安頓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細緻地處理孩子的內在狀態。這樣的影響,或許我低估了對我們的人生造成的動蕩。

這,或許也是我們搬不走的潛意識之一?!




part1
我滿喜歡我住的地方的,雖然右邊老是嚷嚷著要搬家,不過她不得不承認這真的是一個都市很舒適的安樂窩。不喜歡的部份要算十二樓離地太遠了,不好跟樹接觸,還有住太多戶,每個人的意念互相影響不好轉動。

除此之外,有水有電有人回收有人收垃圾,真的是很舒服的環境。我也花了不少心思,把它打造得更舒服,我放了不少甘斯在四個角落,一堆健康筆掛在窗邊,還有老公幫忙維持家裡整潔。以五口之家而言,算滿乾淨的。可能就是太乾淨了,都沒舖地墊和傢俱,樓下鄰居常常跟我們反應孩子們的蹦蹦跳跳有打擾到他們。

我沒有很積極的處理,想著反正要離開了。對於擺設我也沒有很想大改。總覺得不是我的,就不要擅動,「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老爹的話不自覺地銘印在腦中了。

同樓層的鄰居倒很巧地有爸爸官校的學長,據說在校期間還滿照顧爸爸。學長太太很喜歡寶寶們,我們因為多了些互動。不然,生活在一百多戶的社區,我其實還滿懶得和人互動。除了先生住同棟樓的表姊外。

人與人的距離 會隨著海拔的拉高而稀薄(這句我自己說的)。但住在多人的社區,有時和住在都市一樣。空間變多,心拉遠。不是說鄉下完美無暇,它們有排斥外人(或是沒有關係的人)的感覺,公共設施也不足。

是不是自然、樹的數目變少,會讓人的血變冷呢?我很好奇。

DAY16 11/10 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一

(wreath)我們的雙眼像是窗戶一樣,它們是通往內在陰陽能量的管道,即使這兩股能量是存在於身體的內在深處,但是右眼仍然可以連結到陽性的能量,而左眼則連結到陰性的能量。從今天開始到11/18,除了週六日的自由書寫之外,我們會每天提出幾個問題,請用同樣的方式進行這個體驗書寫活動。

下一期關於「內在陽性」的主題,我們就會透過右眼來說話,也就是妳的陽性能量。妳會注意到妳兩次的回答完全不同。我們內在擁有這兩股能量能夠做出不同的選擇,真是一件好事。

但是現在,我們先專注於陰性能量的探索--妳準備好了嗎?

現在,妳可以用一隻手覆蓋住妳的右眼,如果妳有戴眼鏡的話,可以用手帕遮住眼鏡內側的右眼。我們會從保持敞開的左眼來開始,左眼是妳的陰性能量。首先閱讀以下的問題,試著自問自答,然後再進入書寫。

DAY16 11/10 體驗內在陰性能量 之一
今天的問題如下:
對於妳現在所處的空間,妳感覺如何?妳喜歡這些顏色嗎?妳覺得它是溫暖的還是寒冷的?

********
我現在在的是我的臥房,我和老三睡在這裡。這地方讓我感覺很安全,每天早上醒來,我在此靜坐、點一柱香。我喜歡開鵝黃色的LED燈,這讓我覺得很溫暖。

我直到上週才將閒置近兩年的嬰兒床收起,將櫃子的方向調整,轉了90度。再將按摩床架起來,充當延伸,以免老三掉下去。

做完之後,空間感覺更完整了,不是臨時將就的。我將就了這個空間三年多,從一搬進來就以隨時要離開的姿態,隨時要落跑。但住著住著,竟也生了一個小孩,到兩歲。

我2020以來一直心焦,想要速速搬走,但一直不能成功。有著種種的事橫生枝節:搬台東,空間不喜歡和人共享,做罷;找到喜歡的山林,父逝;重入山林,遇到沒水不知道如何接,這超出我的生活範疇太多、太巨大,索性逃回高雄。老公說,他不想到處理水的事了,要我弄。我想著小孩們、想著不知道如何措詞、向誰問,恐懼癱瘓了我,索性打岔去做其他事。逃避可恥但有用,只是偶爾會被揪出來問:你什麼時候要處理水?!

我直到最近才發現,我的不做為,竟然和內在沒有整合、台中/高雄的物品沒有好好審視有關。

總是逃離一個又一個地方,落下數不完的碎片,再企圖轉往下個地方。然後,我就動不了了。

路不好不是整條路都是碎石路才難走;只要在平整的路面出現一顆石頭、一個窟窿 ,就可以讓人摔車。當人的生命中都是沒有融合的斷片的時候,我們就成了畢卡索下的女人,「歪哥七剎」(請原諒我的火星台文。)

回到房間,當我重新調整了陳設、整理裡面的物品,分類及重新定位時,這個房間就變得穩定。或許是整間房子裡最舒服的場域了。

DAY15 11/9 回顧書寫營的前半段

DAY15 11/9 回顧書寫營的前半段
書寫營已經寫了兩週,也經過了第一次的線上會談,請回顧這一段時間的書寫歷程,有什麼發現,或有什麼挑戰嗎?
最喜歡或最困難的題目是什麼?
不管想到什麼,邀請妳寫一寫。

********
書寫到了中途,我剛剛回看了這十四天的內容。從一開始的急促,慢慢和緩了下來。

沒有比較困難的題目,每個題目都是在讓我回想,我一路上是怎樣過來的。在書寫中的我是穩定的,相對於外在世界的我。

我找到了在紛亂的2020卸壓的方法。但沒辦法幫身邊人卸壓,甚至我成為先生的壓力源。我在逐步整合自己的時候,找到自我修復的方式的時候,漸漸無法勉強自己。在面對先生的指責,和藏在指責後試圖溝通的,希望我和他同一陣線的,有好多好多……我不想勉強自己討好他。

我看到他需要我用這樣的方式,同意他,這樣是愛的表現。但是,我壓不下來。我們像兩個需要換盆的盆栽,還是要硬擠在同一個小盆。

內在的穩定,不是應該吸引在任何境地都能信步閒庭地面對爭吵嗎?有時候我懷疑自己書寫出來的都是假相,有我在迴避的東西不想碰觸。

書寫的歷程沒有問題,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媽媽,在各自的脈絡上。但現實的歷程有問題,我困擾於我看到我的歷程、我的脈絡和先生的歷程、先生的脈絡。

現在先生要把我的和他的脈絡融合在一起。

我知道這樣的做法有他的考量,但「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這種不分彼此的空間讓我抗拒,無法呼吸。

我必須坦承,這樣的內外在不一致,破開舊殼的歷程很痛苦,並且不知道自己走的路是不是對的。

DAY14 11/8自由書寫

DAY14 11/8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最近早上起來會自動在床上賴一下之後靜坐。

之前總是自動化地被老三拉著跑去客廳,開始準備早餐,為孩子們提供服務,忘了先打理自己。

最近終於記得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握著薩滿魔石,盤坐閉目一會。

靜坐是爸爸教的,我一直記在身體裡,但從未內化。在發燒的時候,或是心亂的時候記得,但情況一轉好就拋在腦後,像極了特效藥。記得坐,但總是沉澱不了,頂多15分鐘。

爸爸去世前,我提醒自己靜坐已經說了一年有餘,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有千頭萬緒想在閉眼的時候交給老天處理,忘了爸爸老是掛在嘴邊的:「知道就好,不要理它。」

怎麼能不理呢?不去處理它事情不會解決呀!被外境推著跑的我心焦。

直到今天,我習慣拉進各人的較高自我,企圖在空中喬事情的時候,突然發現:這樣的心亂,才是造成自己被推著走的主因吧!

試圖回到呼吸。用懷慈曾經提過的呼吸法在靜坐中使用。止住呼吸到極限的感覺,讓我不得不放掉心中的雜念。人在生存的時候,只有身體存在的時候,沒有旁鶩。

我想起小時候靜坐的感覺,到最後腦中的聲音會停住。

我想起爸爸在陪我靜坐的時候,跟我說所有的感覺都是現象,不用太在乎。

我想起抄寫心經的時候,菩薩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

最後都是沒有的。

雖然我仍停留在「有」,可是我知道某個境界是「沒有」。

我想起了自己的焦急,自己想要行動而無法衝刺的困境。

我想起下午陪伴老二去曹公國小撿樹葉,用手撫摸校園裡的老茄苳的時候,樹跟我說的話:不要太急著想照顧別人,先照顧自己。把自己穩固了之後,站穩了之後,才能伸展枝枒庇蔭他人。我知道妳的初心是好的,但還沒有穩固前的「幫助人」往往會投射了太多不必要的自我。

樹的叮嚀很多,但我沒有耐心。匆匆聽了大概,就想要離開。

我急著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遠離我以為的困境。用空耳聽別人說話,加了很多心中的揣測。

當我知道可以不用急著趕場,可以停留在此時此刻的時候,頓時心安了。

或許終究需要移動,但在靜坐的片刻,我可以固著在當下。只要停留那麼一下下就好,這也是一天內最好的定錨。

謝謝爸爸,即使你離去,我們仍然能在靜坐中相遇。

DAY13 11/7自由書寫

DAY13 11/7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這週很有趣,我發現當我在回溯我與母親的相處的同時,我也同時在整理自己的物品,將在台中和高雄的物品合而為一,像是實際上的匯流。

當我意識上合流,看到並接納過往的自己,無論自己的狀態為何,有怨懟或是已然接納。我便有了在現實中整合的力氣。

同時,我專注在內在的整理的同時,和先生的紛爭也變得多了。

想起上週懷慈的分享,關於夫妻間因為想照顧對方,而互不分享近況導至的隔閡,又想起很久之前詢問懷慈:如何照顧先生的內在花園。當時懷慈的回答,是不必照顧他的花園,那是他的事。妳要做的,是將妳和先生相連的花園小徑整理好,這樣就夠了。

當我在專注於自己的時候,的確會忘了打理人與人之間連結的花徑。有時,甚至誤以為對方的雜草叢生是自己的問題(well, 是我看到的雜草,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在經過半年以上的醞釀,我才終於聽懂,甚至找到些微可以動手的方向。太急著在外在做功課,可是必須在心中整合之後,我才有空間可以行動。

是的,我必須承認自己的身體就是如此。這是我的設計。然後,再試圖以愛的連結和身邊人建立/重新連結。

懷著幽懼,對於自己的懷疑,永遠覺得自己研究得不夠透徹,但必須往前走。

沒有想清楚的那一天,直到那天,妳的人與人的小徑會滿佈雜草。能做的,是一點一點的除、一點一點地跟妳重視的人說:「我最近在做什麼」。

對於習慣文字不擅口語的妳來說有點挑戰。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妳總是抱怨著:媽媽不能說、不擅說。或許,可以從妳開始。
跟先生、跟母親,跟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分享。

妳知道妳有能力給,因為妳是如此地被世界所支持著。如此福杯滿溢。Namaste.
(看,妳的心靈世界也如此萬教歸一,沒問題的!)

DAY12 11/6 理想的母親

DAY12 11/6 理想的母親
妳心目中最理想的母親,應該是怎麼樣的人?有什麼原因讓妳這麼認為嗎?
如果可以的話,請詳細描述,也可以舉例,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用一張圖片或照片來搭配呈現說明。

********
我心目中理想的母親 ,一時間浮起好多影像。有一瞬間我認真的想過:如果懷慈是我母親會如何?但我想起了懷慈手中的蘭花與劍,呃……被劍挑破自己的偽裝還滿難受的,不妥不妥。

我想起和先生結婚的初期我也曾投射母親的形象於婆婆身上,因為她可以聆聽。但我後來發現,她的聆聽其實並非全然接受,是以窺探的心情,加以評判。本質仍是分類、歸類:這個人符合標準,這樣的行為不符合標準,待改正。

我便發現了自己始終在投射理想母親的模樣在別人身上。

那麼,我理想中的母親會是如何的?我期待她可以聆聽我的事情,陪伴我,但不加自己的意見。支持我的行動,即便她可能預見了某些不妥,但可以支持我試錯的可能。她活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因此也願意支持孩子追尋自己找到自己的路,不是投射自己的想望、自己的價值觀在下一代身上。

或許她已經拆除了許多框架,所以顯得溫暖,允許各種可能發生。有種不疾不徐的氣度,面對事情。

還是會有過不去的時候,但她不強撐,會陳述自己的狀態,而不指責。

雖然很想很想給意見,但會按捺著等到孩子們徵詢的時候才發言。

目前我看到最近似的人,是郭葉珍教授。

而寫著寫著,我發現自己其實也在期許自己成為這樣的母親。所以花了很多很多時間在孩子身上,聆聽他們說話,導至現在有點反彈而失衡,甚至,忽略了先生的存在。

我期待的媽媽不存在,所以期待自己變成這樣。或許,這樣的期待對我來說太重了。到底是什麼樣的過程形塑了我這樣的認同呢?我寫著寫著竟覺得這樣的形象近乎度母般的存在了。

但我不允許卡莉女神的面向在作為母親的角度上存在。或許是因為我體會到滿溢的情緒會對孩子造成的毀滅,刻意地隔絕了吧。

我不是神明,母親也不是神。

DAY11 11/5 今日,我和我母親

DAY11 11/5 今日,我和我母親

廿歲之後,妳已經是個成年人了,而母親也年歲漸增。此時在妳的心中,母親是怎樣的人?妳對她會有什麼遺憾、怨懟等未竟之事嗎?或是,妳已經有了不同的眼光,重新看待彼此的經歷。
請寫一寫和這些相關的思緒吧,自由地。
********

算一算,離開家的日子也有十年。這些日子裡,我刻意拉開和母親的距離,學著決斷、建立之前被抹除的人我界線。和先生的關係是另一種學習,但我練習對媽媽說「不」。

拒絕很難,我們在小寶二歲半、我生老二坐月子的時候大吵一架,從此保持友善,但相敬如賓的距離。

我想,這應該是目前最良好的距離了吧?!

直到今年七月。爸爸去世了。我突然發現:我只剩下媽媽。雖然爺爺、外婆還健在,但終究隔了一層。我不得不認真看待「修復」這件事。

其實自從當了三小的母親之後,我體會到很多她的不得不。理解是一回事,但心裡總有個小孩在哭鬧,任性地要求媽「照我的想像,配合我」。

我了解她的「不得不」、她的放不下比我多更多。或許我是三個小孩裡最能了解她的一個,畢竟同為長女、母親,帶著三個小孩……。有太多的事情在我身上復刻,就像她也在不知不覺中復刻著外婆的身影。

農家的孩子,進到工商業社會,資源是不一樣的。她努力地在異鄉工作、照顧家庭,紮根。已經耗盡了全力,在沒有奧援的北部。

她的童年,小學就必須自己照顧自己,外婆顯少照顧她,在心靈的部份她或許比我還乾涸。

我們都是一代又一代堆疊起來的,在先人的基礎上進化。我知道,她是愛我的,以她的方式。

我知道,今年連續歷經喪夫、喪父,這打擊是我無法想像的,而即便是這時候,她還是想要扛起來,照顧旁人。在付出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我看到她的模式,但不讓她的模式來影響我。為了我的生存,我必須拒絕她,堅持照自己的步調來。

我收下媽媽的好意,但讓她知道我必須自己處理,即便是吵架也要讓她知道:該放手了。

我想這應該是對彼此最健康的方式吧!

或許有更圓融的方式能在未來出現,或許當我能更柔軟的時候,就可以學貓一樣撒嬌。

我們都還在適應沒有爸爸的生活,適應失去爸爸以愛承載我們之後,該如此重新建立新的連結。

慢慢來吧,我知道我愛她,還有時間可以讓我表達,這就是目前最大的欣慰了。

或許不能這樣僥倖,畢竟這是2020年。哎呀,我好糾結呀~還是照著我的步調走吧。

DAY10 11/4 我年少時的母親

DAY10 11/4 我年少時的母親
在妳的青少年階段,大概是十二到十八歲之間,妳跟母親之間有過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親蜜或衝突時刻嗎?當時的妳,想要和母親一樣的地方是什麼?想要不一樣的又是什麼?如果可以的話,請詳細描述,也可以舉例說明。

********
我的叛逆期來得很晚,也就是說,12-18歲這6年,我的迷惘和衝突遲至高三才浮現,甚至是浮浮沉沉地,在大學畢業後才有了巨大的斷裂和緩慢的修復。

國小畢業,我進入淡江中學,李前總統畢業的那所學校。有樹和老房子,國中生活其實過得很悠閒。坊間傳言的升學壓力,都被蒼綠的大樹們稀釋掉了。我的成績不錯,被稱做兩座山之一。不過我沒有特別念書,可能是書蟲習性使然,啃食大量課外書的同時,也順便吃到課內書範圍。

爸爸此時去當特勤隊隊長,只有週末回家,我們三個讓媽媽帶,自然偏向媽媽。反而是和爸爸的關係,因為相處時間不夠的關係,變得陌生。張力比較大。

對於媽媽,我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做好自己的事。盡量不打擾她。所以有些需求以自己處理為要務,不知道我,其實可以問、可以求援。

是的,求援這件事我很久很久之後才學到。雖然不求援的後果常常是有很多屁股需要別人擦,但我沒有被帶著完成一件事。善後,和被碎念/被罵常常是一體兩面。

我從媽媽的身上學到的是「帶著情緒處理事情」,發洩情緒的部份大於處理事情。

但,國中的部份在樹的滋養下,總算是平順的過了。

高中,我意外甄試上綠園,成為媽媽的學妹。媽媽似乎想復刻她的回憶,美其名為讓我學習獨立,但我的感覺是被掃地出門。我整個被打包到了離學校只有三站公車的阿姨家。沒有學會任何生活技能(煮飯、照顧自己……etc)的情況下,和阿姨共住。新的學校、新的環境,都要自己面對。

她沒有教我有關預算的控制,所有教育訓練都沒有,家裡回來,常是黑黑的,沒有燈。

阿姨自己住,也不常開火。要照顧這個還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的大嬰兒。買了一堆超商的咖哩飯在冰箱。那個年代,超商便當還在超難吃的階段,我也這樣硬生生吃了一年多。

高一,我勉力支撐,但沒有家人說話面對一室漆黑的狀態嚴重影響了我學習的情緒和意願。我寧可逃避到漫畫、到網路、到遊戲裡,這樣,我不會孤單。

有一回,媽媽來訪,我藏在衣櫃裡一箱子的漫畫被發現,然後不知道什麼緣故,她和弟妹們開車回淡水。路上我打電話給她,是妹妹接的。我得知我的漫畫(不被允許的事)被發現,整理慌了。在電話裡重覆說著:怎麼辦怎麼辦。

據妹妹事後轉述,老媽開的是擴音,全車都聽到了,她非常火。於是,我被打包回淡水,取消了我住在外面的「權力」。

但其實,我自始自終都覺得自己只是一個被決定的物件,符合期待就被拎去,不符合就“取消權益”。什麼是真正對我好的、什麼是我需要的,她沒有意願跟我討論。

我大二某次寫文章,覺得媽媽是隱性的獨裁者。她無意間看到我印出來的文章,大為震怒。覺得她如此開明,我怎麼能冠上這樣的詞來形容她。但我感覺到的,一直都是如此。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憂鬱,或許也是因為被強行拔出原本熟悉的地方,遠離淡水的山、河和樹,進到擁擠的市區、陰暗的房間而出現的。

我順從著她的決定,在私底下以我的方式找尋些許娛樂。即使這個並不被認可,我知道被禁止的。可是不這樣做,我會死掉。

媽媽的放任其實是不想管,但超過她允許的範圍,就會剷除。不問脈絡。

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言行不一,看到體制內教育者的去脈絡化。雖然脈絡是她常常掛在嘴上的詞。身為她培養的白老鼠,我一點也不想讓自己,或孩子進去體制內了。要說是矯枉過正也好,我直到剛剛書寫的時候,都還可以感受到當初的傷心。被一個習慣外包孩子的「教育者」丟包,這個我應該要稱呼媽媽。

她給予我很多知識面的培養,滿腦子理論,動手做的能力卻是零分。我感謝她對於物質上的支持,但是我實在是有很多很多的不舒服也因她而起。

我回顧自己現在的樣貌,有多少重現了媽媽當初教養我的態度,是不是也一樣跋扈地對待先生和孩子?

然後我心虛的發現:我不自覺地也穿上和她有五成像的外衣,成為開明專制的統治者。

是的,我為主宰,因為我之前曾被宰制。不自覺地跑回老鼠賽跑中,複製上一代的模式。

DAY9 11/3 我小時候的母親

DAY9 11/3 我小時候的母親
在妳的小學階段,大概是六到十二歲之間的年紀,妳怎麼看妳的母親?妳們之間常以什麼方式來互動?有什麼讓妳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書寫的時候,也可以留意看看當下的身體感受。不用評斷,看見就好,保持呼吸,任其來去。

********
進入小學,爸爸也調到淡水。不再像幼稚園那樣披星戴月地從國父紀念館坐回到家。

媽媽顯得放鬆了許多。我也是,雖然常常看到上學時爸爸還有床上打呼,不過總覺得安心,不用晚上起來等爸爸回家。我們家進入一種穩定期,雖然還是賃居,但慢慢慢慢在淡水生根。

人很奇妙,需要在同樣不變動的環境才能緩下來。尤其是孩子。大人穩定了,孩子也鬆了。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樣子一直沒定下來對孩子們是不是也讓他們浮浮的。只是,路還沒走到,還沒有處理好,沒辦法休息。只是總會邊走邊回頭,頭腦的聲音太多。

我的小學,前四年在埔頂的百年老校。文化國小,對我來說束縛很多的學校。我感覺在那邊像是不起眼的小草,說不上來的不自在。

媽媽也忙,學校參與不多,或者應該說:學校太老,有很多地方被填滿了。課業上她沒什麼在管,課後,因為學校要上課,我一直是在各種放生/外包(補習)的狀態度過。學過芭蕾、鋼琴,英文……種種都半途而廢。芭蕾不到半年,鋼琴從幼稚園到四年級,挫折感太大,每次上課都達不到老師的要求,總是在哭泣中度過。最後,為了不浪費錢來彼此折磨,就不上了。

媽媽像是在彌補當年沒有錢學才藝的遺憾,她總是對於我要求要上的課很大方。可能對當時的經濟狀況來說,這筆開銷並沒有必要,甚至是負擔,但她從未對我的說不上就不上,或是翹課說過重話。也沒有念過學費很貴,要我認真上之類的話。

我記得小一的時候,山葉音樂班畢業,淡水沒有進階班,要到北投。她每週開車載我,走大度路到北投。來來回回,回家已經不早。但她沒有為了路程說過什麼。只是,我上得並不開心,小一的孩子懂什麼樂理,看著課堂上要寫和絃是一級、七級或是Ⅴ7 ,我像看天書一樣。只好照時鐘上的羅馬數字亂填一通,寫個Ⅹ在和絃上。

我其實很生氣,對於媽媽給予了物質,但沒辦法陪伴我一起做作業這件事。

這樣的情緒在生命中反覆發生,成為母女相處上的主旋律。我想要陪伴,但媽媽或許是沒有被陪伴的經驗,只想打發我。

她給的出來的,是金錢、是體力勞動、是沒有說出來的車程接送加上等待的時間,我習以為常。

但我想要更多,愛、抱抱,和陪伴。爸爸比較能給,但我始終執拗地想要要不到的那方給。

五年級,我轉學到新成立的新興國小,變成第一屆畢業生。什麼都還沒建立規章的學校有很多空間,媽媽和爸爸在那時候也進入家長會,積極參與校務、參加讀書會,對於教育、孩子的教養,還有其他很多很多面向。我在各種面向上被看到,從國語文、體育,或是和媽媽之間的關係。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的關係從她的單向給予,變成我稍稍能跟她聊心底話。

我一直是不敢牽手,不敢挽著媽媽的手的。我害怕討愛,因為被拒絕慣了,害怕未來的拒絕,所以總是怯怯地。

妹妹在我五年級的時候出生。生在家裡最穩定的時候,她從小就能很自然地撒嬌、擁抱,和笑。我忘了我直到什麼時候才克服心魔,在過馬路的時候,攬住媽媽的手臂。百轉千迴,都預設過各種情景,只是為了伸手。

我們同為長女,她在我身上看到了很多她不認同的特質,或許這些太刺眼,所以有時她會莫名其妙地對我生氣,我完全不知道我做了什麼。

媽媽對我來說,一直是效法的對象,我總是想藉由模仿她來獲得她的認同。不過,我總是學得不像。反而變得讓她更容易被刺激,遷怒。

翻岀好多事情,我竟然在書寫中昏迷,手機就放在身邊,和未完的敘述一起中斷,剛剛才醒來。

或許,就此停筆吧。

DAY8 11/2 我幼時的母親

DAY8 11/2 我幼時的母親

上小學以前,大概是六歲之前的階段,對妳來說,母親是怎樣的人?父母親之間的關係如何?
如果妳從未見過母親,或只相處了很短暫的時光,那麼,可不可以邀清妳寫下任何當下對此題目所浮現的想法?可以是記憶,也可以是想像。若有其他類似的題目,這個方式也一同適用。
記得,無論寫出什麼,不用批判,也不需在意是否真實無誤。就信任與珍惜這當下的表達吧!

*******
我6歲之前與母親互動的記憶很少,大多在照片裡捕捉和媽媽的回憶。我記得的,多是和外婆的回憶、和父親嬉戲的快樂時光。

長大後慢慢拼湊起來,媽媽在我一歲多的時候就帶著我北上讀研究所,那時爸爸遠在彰化,她和我的阿姨們同住一室,邊念書邊帶我。

我今天和先生爭執的時候說到:在他坐在電腦前看影片或是瀏覽網路的時候,我是不敢去打攪他的。雖然我「理性上」知道,只要我找他,先生會隨時停下來。

但我仍然畏懼。

我突然閃過一個坐在書桌前的背影,她在專心,我不能吵她,不然會被罵。我突然了解這個恐懼來自哪裡,從兩歲銘印到現在,也真是辛苦那個小珊珊了。

媽媽一直在忙著她的事:念書、工作、照顧弟弟……。我學著自己照顧自己,而這樣的自立自強讓她很自豪。有些時候,我看到我的孩子們,尤其是老二會帶著老三去上廁所,幫她沖水、抱她上馬桶。我一方面覺得貼心,另一方面又擔心是不是會強迫她長大。

我是不得不長大的小孩,這樣的快速生長,懂事體貼,最後讓我花了好多時間重新再長回來。我是不是也在重覆我媽的老路?!我擔心起來了。

二歲到入小學前,我是動蕩的。自雲林搬上台中、台北、再至淡水,前後換了三所幼稚園,不包括回老家給外婆照顧的時光。

媽媽外包我,覺得很放心。但我知道我在一次次的遷移中沒了安全感,所以聽到外包就反感,甚至憤怒。最懷念的是和外婆同住的時光,雖然只有半年。但我因紫在田間被滋養,可以撒嬌,可以探險。外婆穩定,不易怒。但或許是因為經過時光的砥礪,慢慢和緩了下來。

6歲前的媽媽像背影,我記得爸爸跟我說的中山靖王的羊肉羹(戰國策)、記得阿嬤說給我聽的帝阿公的故事(其實是帝爺公),記得媽媽放的一卷又一卷用來打發我的影片。我知道她累了,沒有力氣回應我愛的需求。但我真的好想要她轉過身來陪我,不是在檯燈下的背影。

可是,我又能同理她不想只被困在孩子身上的心情,因為我也會在全速衝刺,沒有家累的狀態下覺得自由。

離開孩子,會讓我覺得內疚,或許,我是在對離開心裡那個小孩,覺得內疚吧?!

DAY7 11/1 自由書寫

DAY7 11/1  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稍早,當我看到仙喜的回應時,我愣了一下:矛盾嗎?我從來沒想過我的行為看起來是矛盾的,但,往更深的地方挖掘,我的心態的確矛盾。

仙喜看到了,並給予我洞見,像鏡子一樣照出我想迴避的東西。

事實上,我一直想要找的是整合:將所有面向的我都串連在一起,融合成一體。但無意識中,我在用分類的方法將這些體驗拆解成片段,分開儲放。我隱約有覺察到不對勁,意圖整合,或許是這樣的意願帶我回來繼續書寫。同時,也是這樣的意念帶我終於能靜下心來讀完《不完美的禮物》,這恰好是我困惑的解方,ーー一個放在書櫃裡快5年的解方。

或許我直到今年 ,在經歷近乎一年的自由書寫、重新拾回靜坐習慣之後,才有能力看到融合的契機。

腦袋裡的思緒和自我一直試圖掌控,從字詞中撿選適當的字,斟酌。這次的情況較之前幾次的書寫營嚴重,通常在一週的書寫後我就慢慢地可以回到自動駕駛模式。

所以只得讓自己不去想,隨著一個一個的聲音,慢慢輸入。聲音創造語言,而意念先於聲音。將之說出來之後形成實相。我一直謹慎用字的原因,來自恐懼誤讀。而恐懼的根源,來自羞愧,腦中的法官無時無刻地教導我該怎麼做才能符合期待。誰的期待?我說不上來,只能籠統形容為「他們」。

從四周的氛圍就可以讀出別人對我的投射,試圖滿足他們就可以獲得讚賞。這樣,路會比較好走。但是在滿足期待中,往往會忘了自己的聲音。

昨天幫朋友們抽牌祝福,同樣的牌被兩個人抽出來,做為主題。我知道這不是偶然,我身上必定有些與此共振的特質。

做為我最近疑惑的鑰匙,我終於找到串連的方法。「不要回應錯誤的期待」這是最近一個朋友對我狀態的建議。分清楚這些是別人的期待,還是你自己要的,別人的還給對方,只留下你的。畢竟人生太短,我們需要滿足自己才能為世界創造愉悅,空心的人無法給出愛。愛自己之後,才會有新的化學反應產生。

DAY6 10/31 自由書寫

DAY6 10/31  自由書寫
每逢週末不設主題,請大家自由書寫,自由拍攝
祝大家週末愉快

*********
昨天寫了心目中對女人味的定義,今早我忍不住一直咀嚼自己對自家長輩的評論是否過嚴?

又或者,這樣的定義拿到我身上來的時候,我又做到了幾分。

有時候我覺得自我坦露這件事是很不容易的,而我會把話說得那麼重,是不是在我心中也有投射,期待長輩能像我心目中的長輩。
我覺得是有這種幽微的期待,我希望她們能展現給我看「女人」的典的,或是說:如何和內在女人和平共處。所以才有著失落。所以只得回到我身上,我做到了嗎?

我是這樣說的:
「除了展現出女性的一面之外,內心還足夠強壯,可以向世人坦露她柔軟的一面,不怕被傷害。」

這樣對照下來,我就發現自己果然還有些差距。我習慣把自己分割成各種面向,分類儲存。屬於靈性的關注、文字,放一個粉絲頁;有個樹洞放不知道怎麼分類的東西;再來一個孩子自學的相關紀錄……。

還沒有準備好整合自己,以一個人格出現,習慣戴著許多面罩好隨時搶劫。就像蝙蝠一樣雙面討好。

我的柔軟,攤出來的時候,仍然會害怕被攻擊。所以遮遮掩掩,一副想說但是不乾脆的樣子。

總是會有許多心裡的耳語,或是來自他者的評論,被我收在心裡面。我努力淡化它們的影響,但是仍然受影響了。在確認這些話在說的不是我之前,我會前前後後,翻來翻去的想過數十萬次,確認不是我的真實之後,鬆了一口氣放下。

每一次的自我坦露,都讓我頭皮發麻。

今早又撿起布芮妮布朗的《不完美的禮物》重看,發現這真是和我的狀況好切題。當我們都被洗腦要呈現出完美的外在狀態的時候,都好緊張。但願意坦露,是走向整合的開始。

願在觀自在菩薩的看顧下,引領我走上自在而通透的人生。Budhi Svaha.

隱題詩四首

220416  之一  吵架 合好 再吵架 我們帶著傷前進 找不到地方休息 愛變成尛 不停被打斷 鬥魚在關係裡來回游動 用骨肉獻祭 卻沒有神回應 盡頭 ? 愛你 我捨不得放棄 把你放心上 戴著愛 找到珍珠 ( 躲在擔心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