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邀請大家帶他們回家。
我請小寶和叭叭幫他們包裝,做成漂亮的禮物。每一次包裝,孩子們都有著不同的創意。
小寶和叭叭的特質是截然不同的,看他們包書的樣子就看得出來。
老二講究工整,喜歡包得漂漂亮亮,加上一些小裝飾。
老大不喜歡我給予太多建議,該怎麼做的指導,他的自主意識很強,喜歡自己來。
這個特質,讓我帶他上課的時候傷了不少腦筋。我既不想鉗制他的創意,但又想引導他對於文字、書寫,有些粗淺的認識。
鬼滅閱讀課上了一個月,但這孩子因為要寫字,露出了倦怠。他還是很喜歡和我一起閱讀,但摻進了書寫,就有點變質了。
書寫其實是老公堅持要並行的,我有時會得過且過,今天不寫我也無妨。但另一半的擔心也有根據,總是要讓他熟悉方塊字的書寫,練習很討厭,但這會是幫助他增進用筆信心的途徑。
有時候我會想到怡伶的文字課,能夠將自己知道的、熱愛的文字,找到和孩子們分享的途徑,真是件美好的事。
我還在摸索,適才教學。再來是,為他們找到適合的老師。能夠放手,讓不同的能量進來,產生新的震盪。
我回顧育兒這幾年的歷程,雖然緩慢,但我逐漸地在拆除自己「一定要」、「除了我的方法才是方法」的框架。
從小寶三四歲的時候,不帶他們去小七、很少吃麥當勞(會覺得自己提供速食是不及格的媽媽),到現在可以放手,看懂他們享受的是和爺爺、親友們開趴的愉悅。
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他們愛我,不代表我可以因此勒索他們。
鬆手,深呼吸。
很有趣的事發生在最近這個月。我每早的靜坐,雖然沒辦法改變外在的困境,卻能清空心裡的雜念。心裡空出來了,對外境就漸漸不想緊抓了。
於是,嚐到甜頭的我愈來愈想要往心裡挖,看看能挖出什麼。應該是有點急切,想要趕快按esc,跳出現在的狀況。
同時,心裡又還滿享受這種慢慢過生活的日子。與孩子一同做事、生活、探勘世界。
日文、英文和中文,都只是工具,和台語一樣。在交談中、看電影、唱歌就自然習得。我們一起:我和老公,學習分工、相信彼此,孩子們也承擔一些家事。
家就變成了有機體,可以自由呼吸、長大,彼此補位的地方。
我喜歡陪孩子學著照顧自己的肉身、不只有填滿知識。端著一顆異化的腦袋,和細瘦的四肢。
所以,上課的名目很多,包裝是課、買東西是課,生活中本來就處處是有趣的課,不有趣,那留著它還有啥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