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中秋前的星期一,全家去新竹:我去安駕上道路駕駛,張麥可開車帶孩子們去和興車站坐內灣線。從小寶出生後第一次,近乎一天沒有孩子在身邊,我終於能好好上課。
相較多年前學車時緊張到要滴花精上課,這次平順多了。也許是有意識觀察張麥可開車多年,看出了心得;又或許是,想要自由移動的想望,終於大過想像出來的恐懼;再加上結婚多年,在親愛的老公反覆「洗腦」下,我終於體悟「一次就要做好」這種對「完美」的要求完全是不合理的,並理解“try and error”是人類學習的必經歷程。
雖然練習的過程還是一直一直的出錯,但我終於可以將「出錯」這件事和「自己不好」分開(跟小寶說了很多次,自己終於先內化了)。
「我是新手,開不好是正常的,這也是我來這邊請敎練幫忙的原因,不出錯哪能知道哪裡不足」我這樣對自己說。
早上在場內練習,內容大概是:繞行場內、加速、100公尺後剎停,再轉彎、加速再剎停,然後轉進s型。
再來練習正手反手抓方向盤,在角錐間蛇行。
**
敎練:直線的時候記得踩一點油門。
我:不開出去就很好了,還要踩油門嗎?啊啊啊……(顯示開出去了)
敎練:(默)還是先不用好了
**
從一開始兩隻手抓得手忙腳亂,一不小心方向盤打太多還轉不回來,到後來發現張麥可的「有點速度比較好轉彎」真是至理名言(敎練:欸,轉彎還是踩一點剎車比較好啊~)
也有練習新手的難題:路邊停車和倒車入庫。
我聽完怎麼路邊停車的時候完全卡殼,被一串的方向盤左打到底方向盤往右打、回正 ……blahblahblah,搞得迷路到爪哇國。一次、兩次,指點之後我還處於掉鍊狀態,敎練被搞得有些火大,差點沒敲敲我的頭了!
我的空間概念一向不強,沒辦法光憑描述或是2D圖就建構出空間,一定要看到實景才能輸入腦袋(所以當初做模型做得超痛苦,半年就趕快從建築系撤退了)。坐在車內,視線也好像變成平面,再加上一連串指令……,對我無異成了迷宮,差一點要陷入恐慌。
還好換了一個教練替手。他幫我梳理情境,解釋每個指令的用意(e.g.:倒車的時候方向盤轉左,輪子就會轉左←此人對機械連動很差,左右還常常不分)直到他說:「倒退到進到線為止。」我才恍然大悟:「噢,這些指令只是為了要我能夠順利停進格子裡!」從此以後豁然開朗。「反正目標是進格子,那我不管怎麼停,能開進去就好。一次停不好,多試幾次就能停得漂亮」我這樣想,然後就沒在怕了。
我不禁聯想到接受體制內敎育的孩子們:如果,我會被一串的指令搞暈,忘了目的為何,那理解力還不及我的孩子們,是不是也會在機械式的指令中感到挫折,忘記為何而學?當每個人理解事情的途徑不一樣的時候,單一的敎學法,真能奏效?
安駕已經是一對一的實作敎學,還不免讓我聯想到傳統敎育,那……人數多於十的要怎麼辦?
上完安駕至今已經一個月,我也已經自己載孩子們開車上路。從轉彎、迴轉、進停車場停車,到開車聊天、喝水吃東西和夜間駕駛都沒有問題。停車停好,覺得自己停得很漂亮,還會順便問一下魚骨頭:
**
我:「欸,我停得不錯吧!」(os:快稱讚我快說我停得很漂亮!)
>++D:「不錯呀!」
我:「只是停得有點久……。我發現只要慢慢喬,新手也能停漂亮,路邊停車沒有很難呀!」
>++D:「不見得喔,有些人一開始怎麼停都停不好的呀!」
我:(尾巴已經翹到天上)「那就是安駕真的很有用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