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學手記 - 平板》



2015/4/09
  魚骨頭去越南出差一個禮拜,我帶著小寶回淡水「探親」。住娘家,而不是以往住的婆家,有點實驗性質:我想測試五年沒回家久住,撐到第幾天不和我老娘吵架(笑);另外一個原因是,我隱約感覺到:要解決面對婆婆的不自在,還是要從媽媽這邊著手,畢竟和父母之間的相處狀況,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我面對類似角色的態度。
  然後,不出我所料,撐不到兩天……又吵架了,起因是小寶。

  小寶很喜歡跟阿嬤玩,尤其愛拿她的平板看影片。星期三晚上,小寶吃完中藥,很高興地去找阿嬤,帶有一種「我吃完了」的驕傲。他很開心地跑過去,往正在回訊息的老媽平板拍下去,訊息瞬時不見。被打擾/嚇到的阿嬤頓時生氣,大喝一聲:「嘩!」
  小寶呆住了,感受到阿嬤的怒氣,卻不知道哪個環節錯了,為什麼一向和顏悅色的阿嬤突然兇兇。我看到小傢伙抿著嘴,帶著倔強,撐著不讓眼淚掉下來。
  「你先跟阿嬷對不起,我再惜惜你」我媽如是說。
  聽到這句話,還在觀察的我忍不住了(os:搞什麼鬼,又是條件交換,我就算了,孫子也要這樣搞!),走近小寶:「阿嬤突然大聲,你嚇到了嗎?」小寶的委曲全跑出來,衝到我懷裡哭了。
  我抱住他,順著背輕撫,說:「你剛才突然衝過去打阿嬤的平板,阿嬤嚇到了,所以才突然對你大聲。」
  我老娘聽到這句話,瞬間爆炸:「妳這樣教小孩不對,顛倒是非黑白,永遠都輕輕慢慢的跟他說。妳因為自己童年的創傷,所以不向孩子大聲,這樣不對。」
  我:「難道妳不是因為嚇到才大聲嗎?我不是不跟他說,只是要等一會兒,等他情緒回穩。」
  我老爹也來參一腳:「來,小寶,把手甩一甩,跳一跳,嚇到就不見了。」
  老娘呈現委曲模式:「妳們都一樣,一起指責我,我怎麼做都不夠。妳一回來,就對我的行為有意見。跟小寶說『小老師』*,妳也有話說,是,我是當老師的,我們家都是當老師的(腦袋扯出往事模式,和從我爺爺奶奶受的不舒服混在一起),這是我的習慣、我會的方式……。」

  我其實也想起了往事。
  約莫三歲,我回鄉下給外公外婆帶。外公對我一向和悅,我也很喜歡外公。一日自外歸家,走進庭院,我抱著外公的大腿,玩鬧式地咬著褲管。我可以確定當時沒有咬人的意圖,也沒有咬到,但外公的一聲大喝,讓我愣在當場,滿腹委曲(這點他們父女的處理方式如出一轍)。沒有人確認我的動機和解釋他的擔心,我只有從後果學到這樣不被許可,並嚥下所有情緒。長大後慢慢可以理解,但內在小孩的驚嚇從未平復,還是卡在那個片刻,沒有回來。
  我一直希望,小時候的我在面對大人的怒氣的時候,能有個人能協助我分辨:「發生了什麼事、哪個行為踩到了地雷,他們不舒服的是什麼;問題出在我,還是對方。」如此,我就能很快地離開情緒、處理事情;不必扛著「都是我(這個人)不好」卻不知道哪裡錯的疚責走了三十年,以至於之後遇到衝突場面都愣著、顧著哭,被自責卡得動彈不得,沒辦法專注在事件與人對話。幫小寶解讀,其實也是在幫當年的自己分析大人的行為。

  此時,小寶的情緒回穩,我抱他在腿上,解釋剛才發生什麼事。我說:「寶晡晡剛才吃完藥,很開心去找阿嬤,然後用力打平板,讓阿嬤嚇一跳。阿嬤在專心做事,不喜歡這樣,所以生氣『嘩』好大一聲,寶晡晡也嚇一跳……。」
  老媽抗議,說不是這樣,我讓她自己跟小寶說。
  阿嬤版本:「小寶剛才去找阿嬤,打阿嬤的平板,阿嬤嚇到了。小寶用力打平板平板會壞掉,壞掉了就不能打電話,也不能看火車。不能打平板知道嗎?」
  小寶呆呆的回知道,然後就開心了,我也先打住。雖然知道她的怒火更多是源自我的話讓她不舒服,加上有事情沒做完的焦慮,小寶的行為只是引線。但在那個當下,小寶有得到解釋,這對他而言已經足夠,剩下的是母女問題。但當我想再進一步跟我娘溝通的時候,小傢伙不幹了,看到阿嬤和媽媽帶著情緒大聲講話,他好緊張,一下說:「阿嬤請小聲一點好嗎?」一下又跑過來說:「媽媽不要哭哭。」看到兩造沒有停火的打算,乾脆吵著要吃香蕉意圖轉移注意力。啊,罷了罷了,挺著一個肚子生氣的確不是好選擇,至少這次我哭歸哭,總算有說清楚自己介入的意圖,不再停在哭泣(不得不說,小寶真的是個盡責的教練,在他的鞭促下,這兩年多的溝通能力從幼幼班進階快升上小一了!);也有做到當初想幫自己做的「情緒翻譯」,和老媽沒說清楚的部份,就只好用文字交待唄。



*「小老師」事件:接觸共學一年多,看了《瑟谷》、《會玩才會學》,再對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不知不覺對制式教育起了微妙的反感。偏生我的母系家族一家都老師,小時候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在外婆和母親的規訓中長大。什麼「小老師」、「好榜樣」、「守規矩」,這些框框我身上都有,差不多四歲就被訓練成小大人。長大後花了好久時間才拆掉,所以當我老娘跟小寶說:要當kitty貓的小老師喔~ 我就忍不住表達了一下我的意見。

2015/4/13補記:星期天中午小睡片刻,被小寶吵醒,想起來自己忘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老媽曾經在爭吵中丟下一句:「小寶打東西的動作出現不止一次了,到時候老二出來,他跑去打小的看妳怎麼辦!」這是她包裹在威脅下的擔憂與愛,然後在衝突下被忽略。

「究竟有多少愛逸失在情緒性的言語中;而我們摯愛的人們又接收到多少呢?」我忍不住想。

2014/4/13寫了一封信,離開的時候偷偷放在房間,用粉晶球壓著。那種想裝死到最後一刻的心情。下意識地迴避和婆媽輩的衝突,因為知道自己還是期待母親的認同,或說,期 待一個理想中可以對話的媽媽。溝通起來不免會掉進彼此的情緒旋渦,耗損很大。星期日一早收到老媽的臉書訊息:一個附檔,上面寫著回信。
現在還在繼續當著不點開就沒事的鴕鳥(阿彌陀佛),休養生息一陣子再打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隱題詩四首

220416  之一  吵架 合好 再吵架 我們帶著傷前進 找不到地方休息 愛變成尛 不停被打斷 鬥魚在關係裡來回游動 用骨肉獻祭 卻沒有神回應 盡頭 ? 愛你 我捨不得放棄 把你放心上 戴著愛 找到珍珠 ( 躲在擔心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