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5 10/30 女人味

DAY5 10/30 女人味
有人說:「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對妳來說,什麼樣的表現才叫做「有女人味」?或者是,妳並不同意所謂的「女人味」這樣的看待方式?找一張或自己拍一張圖片來呈現妳想表達的。無論妳想到什麼,請和我們分享吧~
********

我的身邊,鮮少有具有「女人味」的女性長輩存在。媽媽不重打扮,其實她渾身透著陽性氣息,雖然穿著裙裝,但她的行事邏輯是很男性/父權。她不重打扮,也不會撒嬌,雖然很渴望被寵愛,可是常常把爸爸的浪漫推掉(因為不合她的規格)。至少年少的我看來是這樣的。

所以我女人味的學習對象,一向不是母系的長輩;父系的女性長輩們也鮮少出現足夠「女人」的典範。這樣說,我認為的女人味是除了展現出女性的一面之外,內心還足夠強壯,可以向世人坦露她柔軟的一面,不怕被傷害。就這點上來說,和我有血緣的長輩們無一能做到。

腦中尋思對象的時候,竟跑出奧地利2014年Eurovision的得主,ーーConchita Wurst. 他是一個男同志、扮裝皇后,以濃密的鬍子配上極為女性、嫵媚的裝扮而聞名。

他曾經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他的認同始終是男性,扮裝是職業。但他裝扮成「她」的時候,眼神露出來的柔媚,舉手投足、回眸,和程蝶衣有得拼。而他的扮裝,又刻意提醒大眾:我是男性哦,我有濃密的鬍子。性別在他身上不再是二元對立的事,是雌雄同體。

我承認,我對於宜男宜女,性別渾沌的美人們都有種莫名的好感。好像是天地初開時的無限可能。女人味不是女性獨有的,就像女生不是只能愛男生一樣。

DAY4 10/29 展示自己

DAY4 10/29 展示自己
日常生活中,妳用什麼方式來展現自己的生理性別?是凸顯或是淡化,或是還有其它的做法?是什麼原因讓妳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展現?

********
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前,我是不穿裙子的。覺得彆扭。國三畢業的時候開始剪短髮,高三的某天覺得煩躁,就剪了個三分刺蝟頭。至今我的健保卡上都留有當年的照片,帶著一副我都搞不定自己了,你別來找我麻煩的不耐煩。

這種不喜歡身為女生的自己,在大學時漸漸改善。我慢慢可以接受粉紅色衣服、頭髮也留長了。

不再覺得自己是男性,或是假裝成為男性。結婚至今,我變得對身為女性這件事,愈來愈自在。或許是接受了三次居家溫柔生產的洗禮,發現身為女性,不是那麼無可忍受的事。至少和寶寶一起合作、生出他們這事,我就能有完全的主導權。這種充份賦權的力量,讓我愈來愈能與我的生理性別共處。

我的打扮變成帶有英氣的柔美。我工作的時候會穿貓褲(caterpillar),這是我和老公十年前去澳洲打工渡假帶回來的工作褲,本來是他的,在穿不下之後被我改了腰圍拿來自己穿。上衣我喜歡配合身的衣服。做事情比較方便。

自己照著鏡子,覺得那種兼具男女的感覺真是棒極了!我想起前陣子的報導,國外有位“鋼鐵直男”工程師,喜歡上半身襯衫、下半身窄裙配高跟鞋的方式去上班。他說: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醒大眾性別平等(希望我沒有記錯,變成腦補)。

那種剛柔並濟的樣子我好欣賞。

在最近5年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穿衣方式,不是走飄逸的民族風,就是走俐落風,視當天要做的事而定。

我不吝把自己身為女性的性徵:胸部、或是貼腿的褲子,展現出來。看著自己昂首闊步的前進,步伐帶動著裙擺搖搖,雖然帶著孩子出門,但不會因為這樣顯得狼狽。就覺得好開心。

當然還是會有累到爆炸的時候,但我愈來愈享受身為女人的身體。胸部,我有。勻稱的腿,我有。甚至比少女時期的身材更接近我的理想體態。

既然如此,就在不會受寒的情況下好好用它來裝載我的意志。穿著美麗的衣服是我的延伸,我喜歡穿著舒適又漂亮的衣服。把現實生活當作catwalk,我走我的貓步。

我開心就好,不再像之前一樣,走在路上擔心別人會怎麼想。那些都是小我在耳邊的碎念。Bug off!!!

DAY3 10/28 對於那些期待

DAY3 10/28 對於那些期待
承接昨日的題目。對於這些「女孩應該……」的期待,今日的妳是否有所實現或者有所反抗?此刻妳如何看待這些當初大人所給出的期待?這些期待與妳個人的本質有沒有若干相符?

********
不知不覺中,我生命的前25年都花在和那個「妳不行」反抗。然後被屈服,轉為地下化。對於那些名為愛的禁止,我一直無法從中感到愛,只感覺不被支持。凡事都處理好了,只有我的情緒沒有。但妳的情緒不重要,我們要前進了。於是我學會隔離情緒,但這明明是我很重要的一部份。

對於性的應該,不談論性、甚至視性為罪惡,最後帶領我進行了一場性探險。當然,她們不知道,我想也不需要讓她知道。中間是保羅科爾賀的11分鐘引領我的,性是日常,身體的原動力。只有直視它,才不會讓這佔據了整個腦袋。

後來,我遇到和我在腦袋和身體都很契合的老公,我們一起在家迎接了三個寶寶。我將對於不可以談論性的「應該」轉變成可以。我跟小二的小寶說「幹你娘」是什麼樣的意思,隨時要伸出陰莖,其實感覺很不舒服。我跟孩子們說懷孕是怎麼樣、生產是怎麼樣,至少我家的孩子,不會把父親的陰莖認為是大便。

而認為我應該「獨立」、「自己靠自己」的應該卻的的確確在我的婚姻生活中造成了困擾。魚骨頭認為,婚姻是彼此的,如果只要靠自己解決,那不如分開。不過我從未在父母的婚姻中學到如何合作,我只知道分工。

我們為了這樣的事吵了又吵,理智上我知道是對的,可是身體,還有幼年的自己都跟我說:你只能靠自己,總有一天會被丟掉的。不能太依賴。

其實依賴和合作是兩回事,可是從來沒有人跟我說。我其實,也不喜歡跟人合作*啊哈,抓到了*

我有點像戰車,想到了就衝出去試試看。不過,我們:我、老公和三個小孩,現在是一個互動的家庭,不是我載著小孩往前衝,然後老公在旁邊當步兵;也不是拋下小孩,再不小心撞到老公的肇事逃逸現場。

我理解,媽媽爸爸成長的年代,他們只能靠自己賺學費、自己照顧自己。媽媽小學就住到外面了,而爸爸也是很早就在警官學校拿錢補貼家裡。獨立、不麻煩別人是她們生存的法則。但,我現在和她們面對的東西不一樣。養家不是我的課題,合作才是。

投射出來的,有時候是自己的擔憂,但擔憂沒有助益的時候,只能夠拖慢關心的親人腳步。他們真的看到我的需要嗎?我想爸爸有一點,媽媽還在投射;而我呢?我看到我的需要了嗎?我看到我的特質了嗎?我有將我的需求表達出來嗎?應該還沒。

我可以。放下四周人們加諸於我的應該。我可以,收下他們背後的關愛,將應該還給對方。而我也可以,看到別人的真實需求,不用「應該」桎梏他們。

DAY 2 10/27 女孩應該……

DAY 2 10/27 身為女孩,周遭的大人說過「女孩應該是什麼樣子?」嗎?請詳細列舉,可以的話,找一張或自己拍一張圖片來輔助說明。

********
我想了很久,因為媽很少跟我說「女孩應該」的規訓,更多的是姊姊應該如此,身為長姊的責任,一如她當年被媽媽賦與的一樣。所以,我莫名地被植入的是「妳應該照顧別人,顧及別人的看法,把自己放在最後。」

腦袋裡女孩的窒棝不多,或許是因為我有在拆解它?

但剛寫的時候,我腦袋裡突然浮出一句我奶奶常對我說的話:「啊……這汝袂曉啦。」我年少的時候常常為這種否定的字句生氣,心裡暗暗說:誰說我不會,才不理妳。就自顧自的繼續做我的事。回想起來,不只阿嬤,老爸和媽媽也有這種症頭。沒有教我怎麼做,任我自行嘗試一次失敗之後,就下定論「你不會」自己接手。

這樣或許是愛我?也或許是沒有時間陪我「瞎耗」所以就直接收回讓自己做。我後來想想,這樣反而讓我後來覺得失去更多歷練的機會。

所以,在老爹去世後,老媽要代我處理爸爸給我的遺產的時候,我拒絕了。雖然跟房客協商的過程很耗神,但我總是覺得需要讓自己承擔起應負的責任。

總是在跟長輩們的「汝袂曉」對抗。女孩子應該是無能的嗎?

所以看到韻靈的長輩灌輸的信念有些羨慕,這樣從小賦權的養成,會讓孩子充滿力量。是不是階級的不同,會讓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當長輩自己是充滿力量的,給予孩子們的就會是支持;當人處於困境,覺得被束縛,也會帶給孩子限制。

女孩應該有力量,應該可以做自己想要做、能夠做的所有事。

我要擦去過往的「不行」在身體裡重新敲進「你可以」。女孩可以。

女孩應該……part2

再怎麼想,「應該」還是一片空白,是有些什麼被我壓在深處不出來嗎?

我決定再寫一次。

女孩應該不談自己的性欲
性在我們家是避談的。媽媽認為看A片就是精神外遇,自己對於性極其避諱。我沒有被告誡,可是知道這在家裡是「You know who」。在家的規則都是潛規則,不曾用語言傳遞,只有心照不宣。

女孩應該照顧好自己,不要給人麻煩。這比較不是性別,而是每個小孩的內在都銘印著這條。但往往,不給人添麻煩的時候,最麻煩。

女孩應該觀察別人在做什麼,讀空氣。我曾經被罵過,因為在媽媽煩躁的時候闖進地雷區。我學會識時務的閃避,但弟弟始終是直面衝撞的。

女孩應該照顧好家庭。哦,這不是我媽說的,她在我成年之後有這樣跟我說過。但幼年她其實是不曾這樣提的。這或許是因為她曾經在我一歲多的時候帶著我北上念碩士,她自己是勇於追夢的,所以不曾將這樣的枷鎖放在我身上。這麼說的是我婆婆,她說:「當家庭主婦就要把家打理好。」不過好險,不是從小輸入,沒有銘印在身體裡。

我老媽給我的規訓不多,但給她自己的規訓很多。這或許是來自外婆(?)身為媳婦的應該。

感謝如此,讓我在放飛自我、去除框架的時候,降低了不少難度。雖然,那些說不出來的比較難除。但至少媽媽和爸爸未曾因為我翻牆、爬樹,頭髮散亂就責備我「沒有女孩子樣」。我們家沒有重男輕女,每個都是孩子。

如果要說,他們最大的女孩應該……會是應該獨立。期待我們照顧好自己,不要依靠別人,所以很早就試圖把我送出家門,打理生活。那時候高中,我被突然的打包出門嚇到了,反而更不獨立 ,最後又住回家裡。

女孩應該獨立,不撒嬌。媽媽如是說。

十月書寫營 DAY 1 10/26 關於「我的出生」

DAY 1 10/26 關於「我的出生」 

妳是被期待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嗎?妳的生理性別被期待嗎?對妳造成的影響是?
如果沒有清楚的記憶也沒有關係,想到什麼寫什麼即可;或者,就放開頭腦的控制,讓手自由流動,看看寫出來的文字會是什麼?

無論寫出什麼,不用批判,也不需在意是否真實無誤--這樣的原則,適用於本書寫營所有題目。這個原則很重要,之後我們還會時不時提醒。信任直覺與感受,是陰性力量的顯示之一。

********
我記得媽媽在懷我的最後一張照片,是在爺爺家的水池前照的。她穿著綠色的洋裝,巧笑倩兮。後來問她我是怎麼出生的,她說:妳在肚子裡多待了一個禮拜,過完端午,妳阿嬤說:好生啊。就叫我包袱款款去醫院打催生針。而妳卡了好久,自然產生不出來,妳爸爸又跑回去睡覺找不到人,最後還好有妳外婆簽名手術,不然我們就會一屍兩命吧。

我在生老大的時候的確感覺到出生時有種「媽媽不要我了,但我又沒辦法到這世界上」,進退維谷的尷尬。跟媽媽的話一比對,那或許就是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催生嬰兒會感覺到的「被拋棄感」。

我是外婆那邊的第一個孫子,爸爸這邊的第一個內孫。在弟弟出生前都是獨寵。阿姨們常常會帶我出門,算一算,我的童年時光頗為愜意,至少在四歲搬到淡水,遠離阿姨們的奧援之前是如此。

爸爸媽媽都愛我,至今仍能回想起坐在爸爸的偵防車前油箱兜風吹風的快樂。或許是四歲前有太多人的關注,讓搬到淡水後的一個人在家的記憶顯得反差特別大。總體而言我仍是快樂的孩子,只是至此之後我學會用書來排解自己一個人的時光。

十月書寫營 Day 0

Day0 10/25 暖身書寫
今天晚上是我們的寫作暖身,邀請大家用不停筆、不修改的方式,盡情的自由書寫:

是什麼吸引我來到這個書寫營的?期待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發掘自己內在的本質與力量,能夠遇見什麼都是美好!

******
哈囉,我是宜珊。

老實說,一開始我是挺猶豫要不要參加這次的書寫營的。因為覺得水雲的招生文案寫得很乾(喂!)

我滿吃文字的炫染力,不過最重要的內在起因還是在最近生活中有太多需要處理的瑣事,有點懶得在內外交迫中繼續挖掘自己。

但是,我和老公在花蓮的時候發生了一次結婚以來最決裂的爭吵,吵到他揚言要離婚,不回頭。我倔在那裡好久好久,反而是老大小寶一直試圖說服他爸爸,希望挽回。我的理性惱直到夜深,爭吵過了兩三個小時之後才願意軟化。

後來事情有了轉圜,但直到吵架的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一直是以男性的姿態在面對這段婚姻。而我的內在女性除非驚嚇,不然一直隱沒。男弱女強或許是外人的看見,但事實是這樣嗎?

我陰柔的那一面在哪裡,我似乎不自覺地以強勢的姿態企圖掌控我和老公的關係。「女王」魚骨頭如是說。

而「臣服」對我而言,似乎一直是缺失的詞語。迫使魚骨頭在最無助的時候,轉身施行男性原始的暴力,威脅恐嚇。

我想看看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因此下定決心,再跳入潛意識之海,翻攪一回。

隱題詩四首

220416  之一  吵架 合好 再吵架 我們帶著傷前進 找不到地方休息 愛變成尛 不停被打斷 鬥魚在關係裡來回游動 用骨肉獻祭 卻沒有神回應 盡頭 ? 愛你 我捨不得放棄 把你放心上 戴著愛 找到珍珠 ( 躲在擔心裡 ) ...